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08日 星期三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 > 佛學講座> 小港講堂、五甲龍成宮佛學講座 習禪讓生活更美好

佛學講座

字級

小港講堂、五甲龍成宮佛學講座 習禪讓生活更美好

【人間社 邱雅芳、邱錦清 高雄報導】 2025-09-29
佛光山小港講堂於9月27日與五甲龍成宮共同舉辦佛學講座,禮請佛光山副住持慧倫法師主講「禪,讓生活更美好」,約200名信眾與民眾到場聆聽。講座前,佛光山小港講堂致贈《法藏文庫‧中國佛教學術論典》共110冊給龍成宮收藏,象徵佛教典籍可以和地方信仰資源共享,推動宗教交流與文化互補。

龍成宮主委鄭振成表示,龍成宮過去已收藏《星雲大師全集》,今日再收藏《法藏文庫》是一種法寶交流,希望這些書籍能成為地方信眾的知識寶庫,也讓不同宗教的信眾有機會了解佛教思想,增進彼此理解與合作。他強調,透過書籍流通,不僅可以保存智慧,也能讓人學習如何在生活中實踐佛法,把佛法帶進日常生活,讓生活更平和、自在。

慧倫法師在講座中以「萬法歸一心」開場,提到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佛性,也就是我們本來就有的清淨、明亮、智慧的心。佛性像內在的「發電廠」,只要願意打開,就能發揮力量,幫助自己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挑戰。修行的目的,就是透過禪修和行善,淨化自己的心,讓自己能掌控情緒和行為,提升生命的品質與層次。

法師指出,禪宗的核心不在於形式或物件,而是認識自己的心。他說,很多人把心以外的想法、情緒或計較當作真正的心,其實那是妄心。真正的心是本來具足的明亮之心,它能看清一切,卻不會被外境影響。例如,在禪修中聽到突如其來的聲音,當下注意到它就是覺知的心,但若心生氣或比較,那就是妄心。修行就是要回到本心,不被妄心牽動,成為自己心靈的主人。

慧倫法師以佛陀「拈花微笑」的典故,說明佛性超越語言文字,需要自己去體會。禪修不是在外面找,而是要覺察自己的心。他提到,生活中的每個行動、每個念頭都可以是禪修,只要我們時時問自己:「我的心還在嗎?」就能把覺知拉回本心,看到自己真正的本性,這樣就能不被外境影響,找到真正的自由與平安。

法師也提醒,修行不是遙不可及,而是生活中的一部分。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簡單的行動,例如幫助別人、說好話、做好事,來實踐佛法,把禪帶入生活。透過這些方法,心會愈來愈清明,生活也會更加快樂、自在。

此外,慧倫法師說明,佛法能幫助人分辨真心與妄心。真心清明、智慧,妄心則帶來計較與不安。學習禪修,就是學會時時觀照自己的心,不被外境、情緒或習慣牽引,成為心的主人。修行中,如果能做到「分別一切法,但不起分別想」,就能明心見性,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,理解人生真正的意義與價值。

這場講座把深奧的佛法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傳達給大家,讓信眾及民眾學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覺察,不被外境干擾,體驗禪帶來的喜悅。活動除了提供佛法學習機會,也促進佛教與地方信仰的交流,讓更多人了解佛教智慧與生活禪的重要性。
12345678910第1 / 207頁
追蹤我們